2024-05-27

中壢車站半日遊散步路線:吃客家麵食、客家菜包、牛汶水,走進中平路故事館、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

前陣子至桃園中壢半日遊,體驗客家文化和相關行程,從中壢車站出發品嚐周邊客家美食(如老巷小館客家板條、鴨肉切盤劉媽媽菜包店客家菜包、草仔粿,還有答嘴鼓傳統甜品的牛汶水),以及客家文化相關景點(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、中平路故事館、中壢聖蹟亭及東伯公),或者延伸中壢仁海宮(新街廟)、大河壩小書店。

桃園中壢景點行程:以中壢車站為起點的半日遊

都會客家中壢,古地名為「澗仔壢」,自桃園龍潭開始流經中壢的老街溪和新街溪成為中壢重要河川,尤其老街溪在從前更是作為灌溉農田重要的溪流,因流經中壢老街而有了這樣的名稱。

這次半日遊行程:中壢車站出發→「中平路故事館」→老巷小館」→「劉媽媽客家菜包」(也可作為最後一站,離開中壢前的購買伴手禮)→「答嘴鼓傳統甜品」→「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」→「中壢聖蹟亭及東伯公」。

除了「中壢聖蹟亭及東伯公」、「中壢仁海宮」、「大河壩小書店」交通方式需透過開車、騎YouBike或轉搭公車、計程車等較為方便,以上其他小吃店家、景點皆是步行範圍內可抵達,如開車可將車子停放於周邊停車場,我們當時是停在延平路上的「中壢國小地下停車場」(Google Map地點)後再步行前往。

老巷小館:中壢客家麵食、客家小吃

在中壢分佈許多客家麵食、客家餐廳、客家小吃,我和朋友二人來到中壢旅行,客家麵食、小吃最適合少人數的選擇,想起板條、米苔目,找到中正路附近有「老巷小館」、「阿婆麵店」、「瞎仔巷50年麵店」(中榮路上),或環北路上還有「客家麵-阿莫中壢創始店」。

我們朝著80年的老麵店「老巷小館」(1944年創立)前進,位在中正路與康樂路交叉口,是許多人喜歡的美味,菜單上有麵食、肉類小菜和湯。

還未走進店內,遠遠就看到排隊人潮,我看了一下手機,11:20分左右。這時店內的阿姨見我們倆走到門口,馬上說了「兩位嗎?裡面6桌喔」,不由得讚歎起阿姨的效率。

主食有油麵、米粉、粄條和米苔目這四種,可選乾麵或湯麵,皆為50元。

我選了想吃很久的湯板條,油蔥酥炸得極香,怪不得被稱為客家小吃的靈魂之一。湯頭醇厚,我喝完了整碗湯,配上滑溜的板條、芹菜和少許瘦肉片,是非常實在、厚底子的傳統小吃。

選到好吃的粄條,非常開心(朋友點的乾麵我認為倒是沒有湯板條出色,建議大家可選湯麵又或是搭配桌上的辣醬)。

另點小份的豬頭肉($60元)和切一份鴨肉(阿姨上菜後說這份為$180元),豬頭肉如一般小吃店呈現水準,鴨肉步錯,味道嘗起來甘甜、肉質不會乾柴。

當天吃完後朋友在這碰巧遇到他許久不見的友人,那位先生說他住附近,很常來吃老巷小館,而我在離開中壢後偶爾會回味起那好吃的湯粄條。

老巷小館FBGoogle Map

地址:桃園市中壢區中正路243號/營業時間:08:00-20:00/電話:03-4276355

用餐環境較為小、整潔度或許有待加強,請斟酌或是外帶、避開用餐時間,但我願意為了湯板條再來。

劉媽媽菜包店:客家菜包、草仔粿(艾草粄)

一向很喜歡客家菜包,Q軟的餅皮配上豐富內餡,但因為平時不容易吃到,此次到訪中壢時客家菜包成了我們特別想購買的清單。幸好中壢這些美食距離都很接近,老巷小館對面便是「劉媽媽菜包」以及「三角店菜包」(劉媽媽菜包旁邊,同樣位於中壢中正路上)。

*若是想購買「仁利菜包(草仔粿)」則需前往民生路。

約有30-40年歷史的老店「劉媽媽菜包」,營業時間竟然長達24小時,讓在地居民或旅人懷念起客家米食的滋味時,隨時就能前往買到好吃的菜包、草仔粿等。

劉媽媽菜包」將各種米食點心擺放於檯面,米做成各種口味的客家菜包(葷食、素食、酸菜包、芋頭包、艾草包)還有甜米糕、發糕、客家粢粑(客家麻糬)、沒包餡的艾草粄,甚至還有沙其馬、芋頭巧、粽子、湯圓、仙草汁等,超級豐富。

我買了包蘿蔔乾、豬肉的草仔粿以及酸菜內餡的客家菜包,兩款外皮很有彈性,內餡鹹香,帶回家吃完時後悔沒多買幾個。朋友買了不少回去和家人們一塊吃,大家都很喜歡。

劉媽媽菜包Google Map

地址:桃園市中壢區中正路268號/營業時間:24小時營業/電話:03-4225226

從劉媽媽菜包店往中正橋走可走到「答嘴鼓傳統甜品」、「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」,劉媽媽菜包店位置在接近這兩處中間,我們決定先去吃冰,再走6分鐘左右的路程到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參觀。

  • 在中壢中正橋上發現桐花裝飾。

答嘴鼓傳統甜品:牛汶水、擂茶、仙草冰、客家湯圓、米箕目冰

走至中壢新明市場對面,見到一間復古裝潢的冰店,那便是販售冰品、豆花還有客家點心的「答嘴鼓傳統甜品」,傳承阿婆的手藝。恰巧見到他們正在製作客家湯圓,也販售客家粢粑(客家麻糬)。

仙奶豆花 $45元

客家仙草一項好吃,在菜單上見到和仙草相關的品項有仙草冰、仙奶豆花,原來仙奶豆花是仙草豆花再加上煉乳,味道很滑順。

牛汶水 小份$40元

一直很想吃看看牛汶水這特色客家點心,即便不能親自到三坑老街品嚐,幸好在中壢的「答嘴鼓傳統甜品」就能吃到,小份40元有4顆。

這有趣的名稱來自人們覺得外觀像極了夏日水牛泡在水裡時,只將頭部和背部露出於水面上,又或是水牛在泥水中戲水的模樣。超級Q軟,用麻糬形容還不止,可是比麻糬、年糕還要有彈性的米食點心,搭配黑糖薑汁,再撒上花生和芝麻增添香氣。

店裡的招牌米箕目冰就是指米苔目冰,一碗45元有糖水、綠豆和好吃的米苔目,料很多很飽足,當我吃到米箕目冰時十分感動,因為吃得出來米含量非常高,好久沒吃到如此實在的米苔目冰了。

這天造訪三家客家米食小吃,發現價格平價、成分用料很實在、份量豐富,感受到用心的米食文化,和以往所吃到的米苔目、客家菜包、板條皆有所不同,好喜歡中壢這些客家小吃。

答嘴鼓傳統甜品FBGoogle Map

地址:桃園市中壢區民權路42號/營業時間:10:00-22:00,週一公休/電話:103 493 6618

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:中壢景點

沿著中正橋往下來到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,這裡被好多大樹包圍,門前的廣場還有一棵蒲桃老樹,有人特地帶孩子來認識生態,有的人則是坐在戶外乘涼。

走來這裡時見到夜鷺、攀木蜥蜴,甚至一旁還見到有住戶飼養火雞,像是進行小小的生態旅行。

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無需門票便能走進參觀,室內無空調,採以電風扇還有自然通風,這裡述說許多老街溪的故事、地理位置以及靠著老街溪灌溉或生活的中壢人們還有作物、老街溪生態,2層樓的展區配合紅磚建築十分懷舊感。

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建築後方有4個以水泥管做成的長滑梯,水泥管內張貼和老街溪相關的介紹。

趁著大家皆坐在樹下歇息,我忍不住也溜滑梯。

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也舉辦夏令營與永續或環保相關的市集活動、各種相關特展或者配合戶外教學,頗具教育意義,不僅適合親子,來這走走認識些與在地相關的故事也很好。

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網站FBGoogle Map

地址:桃園市中壢區中原路58號/營業時間:09:00-17:00,週一公休/電話:03-4221469

交通:沿中正路步行至中正橋前,左轉進入老街溪水岸自行車道,續行即達,步行時間約15分鐘。

於中壢火車站(前站)租用YouBike公共自行車,沿中正路騎行至中原路/中豐路左轉,於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站歸還自行車,騎乘時間約5分鐘。

本中心未設置停車場,建議至鄰近南區青少年活動中心、廣明路或延平路收費停車場停放。

中平路故事館:中壢車站日式老宅建築

中壢車站散步4分鐘的距離,在復興路99號上見到特別的日式建築「中平路故事館」,1930年建造的日式木造老房,前身為桃園縣政府公務員及眷屬宿舍,居住在此的王廖兩家人因本身是桃園客家人關係,便將生活文化融入在此,更居住了60年左右,因此現在來到中平路故事館可見到些當時的縮影。

進入室內前需穿著襪子,若沒有襪子記得穿上一旁準備的室內拖鞋。

空間雖不大,但可欣賞在臺的日式老屋建築結構、特色,以及保留下來有關王廖兩家人曾加使用的物品、生活軌跡,為了促進活化更時常舉辦不同類型的展覽與活動,我前往當時正好是「新舊大對決跨世代店家大賞」特展,可見到中壢的老店以及新生命,像是中壢車站附近有名的老冰店益新冰菓室和其他西裝、理髮店等皆有豐富的介紹說明,還搭配新的設計、互動方式。

中平路故事館網站FacebookGoogle Map

地址:桃園市中壢區復興路99號/開放時間:10:00-17:00,週一休館(國定假日照常開館)

*無需門票。

*進入室內前需穿著襪子,若沒有襪子記得穿上一旁準備的室內拖鞋。

中壢聖蹟亭及東伯公 / 仁海宮

中壢聖蹟亭融合了西洋和東方的建築工法特色,原先為清代所建,於日治時期時修建加入了西式風格才成為如今特色。主要用意是古代文人敬重愛惜所有文字、紙張筆墨而設立的惜字亭,因清朝時期許多讀書人居住於此,便合力興建聖蹟亭。

東伯公廟原先非在此處,原址於中壢城其東門旁邊,一直到日治時期時才遷至中壢聖蹟亭旁,現在皆為重要的歷史建築。土地神東伯公反應著重要的客家信仰,在客家聚落可見到許多土地公廟(客家人將土地公稱為伯公)。

中壢聖蹟亭及東伯公網站介紹Google Map

位置:桃園市中壢區延平路,新街國小旁

  • 旁邊的牆上彩繪了中壢的故事以及重要信仰仁海宮。

若有時間可去一旁的「中壢仁海宮」,清代1826年建立,近200年歷史,因為至於新街所以又有人以「新街廟」稱之。奉拜神祇為媽祖娘娘、關聖帝君等,成為在地人的重要信仰,主神媽祖娘娘尊稱為「中壢媽」,每年重要節日時各方信徒慕名而來。

雖然有百年歷史,為了適合現代方式推廣,更有線上點燈、網路點燈,我覺得最棒的是網站月老燈頁面中,介紹了月下老人掌管的世間五大姻緣其一為土姻緣(同性緣),可求同婚相關。能夠看到如此重要的廟宇重視婚姻平權,我感到很榮幸與驕傲,甚至會想介紹給外國朋友知道有如此棒的地方。

你也許會喜歡